水韵潺潺,滋润万物心灵;书香幽幽,培育儒雅气息。要想给他人一缕阳光,自己心中先得有一片艳阳。“欲求教书好,先做读书人”。读一本好书,品一味人生;铸一群师者,育一树花开。
为了促进教师间交流,提升语文老师的学科素养,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,2020年12月28日,威海三中语文教研组召开“书香致远”读书沙龙暨优质课成果汇报会。会议由语文学科带头人周阮老师主持,教科研处主任段蓝琪及全体语文老师参加。
最是读书滋味长
左拉说:“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聪明,如果也要像别人那样聪明,那就是读书。”读书有两种目的,一种是消遣,一种是使用。把读书当作兴趣爱好和一种生活方式,自然很好;但如果能把读书与工作、事业结合起来,才能转化为创造,也才能获得源源不竭的动力。
2020年10月,我校有9位语文教师申请加入由市教研员位世英老师创建的“核心读书团队”,立志以阅读为梯,以写作为翼,促进团队成长和个人进步。本期共读书目为程翔老师的《我的课堂作品》。读后认真撰写读书心得,共计一万三千字。一千位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会上老师们从不同角度解读本书,不同的视角,同样的精彩,无不为程老师游刃有余的课堂智慧所深深折服。
程老师“出得书”主要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:一、尊重学生的地位。书中的几堂课,学生无一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。老师懂得再多,也绝不炫耀,展示。二、尊重学生的情感。在《离骚》一课中,程老师认为“教师要允许学生不感动,也要允许学生不做屈原这样的人”。三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,前面讲到教师根据学生年级不同,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,就是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尊重。四、尊重学生的思维。——李姗姗《文本教学“出入”法》
我经常想一个问题,语文课堂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。这个问题如果不站在一定高度来思考的话,答案会林林总总,五花八门,可是如果我们站在宏观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话,答案只有一个——学生需要什么,我们就在课堂上教给他们什么。这个回答看似非常宽泛,但是,化繁为简,去芜存菁之后,这个答案应该是最精准的答案。这样的例子在程翔的课堂中随处可见。——时建敏《彩练当堂舞,必以生为主》
程翔老师的课堂,循循善诱又环环相扣。含而不露,点而不破,程老师的语言如同草中之蛇,灰里之线,似断似续,形断实续。真正起到了主宰课堂的作用。我的课堂我做主,程老师真正做到了游刃有余,收放自如。——孙华丽《集腋成裘,成大家风范》
赞美程老师的课:一切好课皆共生。共生的基本特征是“活”,教得活,学得活。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思维被充分激活,教师也被学生激活,师生互相激活,成就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课堂。——吕江波《一师一艺术》
有时,学生的理解可能过于肤浅,程老师不泼冷水,在相互交流中逐渐明晰事物的本质,营造"民主、合作、和谐"的课堂,融洽的师生关系。在这样的氛围中,学生就会敢想敢说、敢为,才能对阅读的内容作出个性化的反应。否则,教师主宰课堂,“满堂灌”“满堂问”,学生的思维只能被动地跟随老师,被老师的思维禁锢,没有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,又哪里来的"独特的感受和体验"呢?——于玲玲《换个角度看自己,从微观入手,从课堂作品入手》
看程老师的教学案例,会觉得他提问的问题很多,似乎还有点散。但是用心揣摩之后会发现,程老师的课堂紧凑流畅没有废话,全是干货!这恰恰是他的课堂精彩之处。有人说大师只可以被模仿,不可以被超越;可是我觉得程老师的课堂没有办法模仿,他的课堂是他深厚学识涵养的呈现。与其说我们学习程老师是如何授课的,不如说我们学习的是他的用心的状态。用心的教学,用心的提升自己,用心的总结整理,也是在用心的生活!——宋丹丹《大象无形》
在程老师的文章《母语教育的文化使命》中有一段这样的话:“怎样给语文教师定位呢?我的观点是:语文教师,是以比较深厚的母语修养作为文化根基,能够广泛吸收外来文化,并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,具备了一定教学艺术的文化人。”我认为,程老师便是一个这样的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的文化人。——都平《培养大语文的思维意识》
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教语文不能有所强求,越想出奇出新出彩,越是铩羽而归;不如让自己开心一点,潜下心思,放下身段,承认自己的先天不足,正视自己的缺点,夯实个人基本功、提升自我思维、开阔个人眼界,努力奔向一种“于平淡中见波澜,于细微处见真章”的艺术境界。——于凌燕《谁解其中味》
可见,“问题导学”能真正的解决学生的问题,提高课堂效率。我们之所以不敢放手让学生提问,一是因为备课不充分,导致心虚气短,生怕一个问题就被问倒,所以还固守着我问你答的课堂模式。二是“问题导学”还要求老师具备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,一旦学生的问题和自己的预设相去甚远,该如何引上正途,也是个大问题。正如程老师所说:“这是考验老师的接榫艺术”。——周阮《你的问题我来解》
坚守课堂主阵地
本月11日,语文市直优质课比赛落下帷幕。这是一次学术的盛宴,是在“新课标”“新课改”的背景下展开的新的“教学模式”即群文教学模式的探讨会。在本次优质课比赛中,我校周阮、都平两位教师参赛,均取得优异成绩,梁林杰老师作为大赛评委,全程参与。尘埃已定,回首这段艰辛路,无论是参赛选手还是评委老师,都收获颇丰,及时地总结得失,交流经验,将为我校的语文科研之路垫定基石,推动语文教学工作上一个新台阶。
评委梁林杰老师从听课中总结出四种处理群文教学的方法,方别是:葫芦画瓢式、有机契合点法、本质不同法、关键点选择法,并做了详细解读,为我们今后处理群文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办法。
都平老师首先感谢团队对自己的帮助,谈到了要跨学科备课,充分研读学习提示和单元目标,抓好教学重点,同时提出执教新教材要多读、多听、多学、多看、多组织学生活动,开拓眼界。作为语文教师,要不断督促自己成长,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课堂反应能力,多学习新的教学理论,提升自己的学科综合素养。
周阮老师以“怎样才算备好一节课课”为主题,总结四点参赛心得:一是充分预设学情,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,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;二是课堂设计有亮点,独辟蹊径一语中地解决学生的困惑;三是当心中只剩一个最简单的框架,教案课本了然于胸时;四是相信自己的课堂能真正的帮助启发学生,忘记比赛,享受过程。
最后,教科研处主任段蓝琪做了精彩总结,她充分肯定了老师们积极的读书态度和精彩的读书感悟分享,对语文组浓厚的教研氛围做了高度的赞扬,鼓励大家坚持阅读,保持交流,认真研读课标,关注核心素养,带给学生更好的课堂。
“学非探其花,要自拔其根。”语文教学不是读一本书,讲一堂课就能高枕无忧的,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三中的语文教师们将立足现实,挑战未来,努力提升自己,立志给学生们一个底蕴深厚、活力四射的语文课。
程翔: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,是一位酷爱课堂、痴迷教学,渴望一直站在讲台上,把课堂教学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的,具有思辨精神和研究能力的专家型教师。
《我的课堂作品》:该书是程老师精选从教以来的课堂作品,按内容分为教学实录、教学设计、课文鉴赏、随笔和论文四部分。如程老师说:“文学家有文学作品,艺术家有艺术作品,那么,语文教师应该有什么呢?应该有自己的课堂作品。”
上一篇: 三中学子频获所在高校喜报表彰
地址: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桥头镇埠上桥兴路威海市第三中学 邮编:264200 电话:0631-3808866
版权所有©2024 威海市第三中学
鲁ICP备09086135号
鲁公网安备 37100402000196号